【優化產業投資五大要素-穩定供電、延攬人才、優化勞動力】
📌國發會今(16)日召開第89次委員會議,由經濟部、國發會、勞動部提報「五大要素優化規劃及推動情形-供電、人力及勞工要素」一案,龔明鑫主委表示,政府持續關注產業投資關鍵要素#回應業界需求,確保穩定供給#疫情影響下,結合跨部會及民間力量,國家重點產業發展不間斷,提升臺灣產業投資競爭優勢💪。
👍#供電要素優化
109年備用容量率16.4%,高於法定15%之目標,並透過「加強需求管理」、「確保穩定供電」及「強化系統韌性」等策略全面推動。兼顧穩定供電及減碳減污,加強短期風險電網韌性應變,加速佈建智慧電表,結合儲能,充分運用再生能源。
👍#人才要素優化
推動「#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方案」,立法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及「#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成立「台灣 #就業金卡 辦公室」推動全球攬才,已核發3,084張就業金卡,成功延攬全球頂尖專業人士。
👍#勞工要素優化
解決勞動力供給量不足、學用落差技術不合、工作條件不具吸引力等現況,強化媒合就業,開發優質勞動力;精進人才培育,縮短學用落差;改善工作環境,適時調整法規。
📌更多資訊請參考本會新聞稿👉 https://www.ndc.gov.tw/nc_27_35180
#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優化 #國發會 #供電 #人力 #勞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13大停電,事後台電檢討,說是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故障,導致興達電廠電力無法輸出而跳機。強調當天備用容量率有10%,絕非電力不足,是電網故障,非發電端問題。但能源學者分析,主要是看老天爺臉色的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無法穩定供電,加上近期缺水,雪上加霜,平常作為緊急備援的抽蓄水力發電,無法供應,凸...
備用容量率 不足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核二廠一號機即將停機 台灣電力的負載管理與儲能需加速(06/28/2021 Upmedia上報)
💥核二廠一號機近日因燃料池爆滿、高階核廢料無處去而提前停機。因為5月的兩次限電事件,讓社會高度關注台灣的供電穩定問題。
⚡因應核二停機,台灣的電力供應會受到什麼影響?
⚡面對極端氣候造成的用電需求變化,台灣能夠如何因應?
⚡非核家園的最後一哩路,經濟部與台電還需要多做些什麼,才能增加社會對供電的信心?
作者:趙家緯 /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
因著5月中兩次限電事件,導致民眾對於電力供應的憂慮,亦見諸多評論,意欲藉此事件,導向燃料池爆滿的核二一號機不應於七月一日停機,或藉此操作核二停機後產業生產成本將大漲之論點。但若盤點台灣電力系統現況以及國際經驗,此類論點均不符全球能源轉型趨勢。
核二停機不缺電
大眾更關切的是核二一號機七月一日停機後,臺灣是否可確保供電穩定,以避免5月中的限電事件重演。依據台電最新夏季尖峰供需規劃,在考量到今年景氣暢旺下,導致工業用電需求增長比預期高,故已經今夏尖峰負載由原推估的3831萬瓩調升至3900萬瓩,以此進行供需規劃。而由於5月中限電事件發生時,仍有許多機組處於歲修之中,淨尖峰供電能力約在3900萬瓩左右。但在機組陸續完成歲修下,雖因核二一號停機減少98萬瓩,但隨著林口三號機、大潭與興達燃氣機組完成歲修,今夏淨尖峰供電能力可達4300萬瓩。因此備轉容量率,除七月時將略低於10%以外,均可在核二停機下,維持10%的水準。
但5月17日的限電事件,則突顯了臺灣電力管理的重點要提前進入以因應夜尖峰為優先的新階段。若參考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夜尖峰值為日尖峰的95%,因此今夏夜尖峰約在3700萬瓩左右。且由於近期水情穩定,抽蓄水力可充分發揮作用,故扣除目前淨尖峰供電能力最高可達300萬瓩的太陽光電,則今夏夜尖峰供電能力仍可維持在4000萬瓩左右,備轉容量將達到電力系統學者所建議的可確保供電穩定的280萬瓩之水準。由此可知所為核二一號機停機,臺灣缺電風險將大增的論調,並不符合實情。
邁向非核的加州電力管理經驗
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如何因應電氣化與極端事件所帶來的供需壓力,確保供電穩定,這是各國電力監管單位均共同面對的問題。預計於2025年淘汰所有核電廠的加州,於去年8月中時,因熱浪之故,用電負載激增,導致二十年來首次施行分區限電,影響約50萬戶。而加州電力調度處(California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公布的肇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報告中,列舉下列三大因素:
一、電力負載需求預測未能考量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熱浪,現行需求預估為考量發生頻率為三十年一次高溫的影響。
二、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電力資源規劃不夠周延,未能確保夜尖峰負載需求。
三、日前電力市場運作漏洞,低估當日供給需求以及投標機制設計誤導當日仍有電力出口餘裕。
為了避免上此類情形重演,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在今年三月頒訂2021與2022年夏日尖峰因應規劃,核可各電力公司採取下列措施,因應這兩年的夏日尖峰:
一、各大電力公司須與媒體合作,共計每年以1200萬美元的預算,推廣民眾節電警訊通知(Flex Alert)機制。
二、關鍵尖峰電價時段修正至下午4點到晚上9點,方可藉由價格又因抑制夜尖峰需求。
三、增加需量反應誘因,如需量抑制費率每瓩增加1.5美元。
四、要求電力公司強化需量反應與儲能,提升備用容量率至17.5%。因此驅動了加州今年度新增170萬瓩的儲能電池容量。
雖然此限電事件發生後,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批評將此歸因為加州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所致,而許多媒體亦關注其如何確保發電占比8%魔鬼谷核電廠(Diablo Canyon)2025年除役後的供電穩定。但加州政府在此20年首次大規模分區限電事件後,仍是堅持其政策方向,持續以2030年時再生能源於電力結構占比提升至60%為政策目標。
非核達半途,健全管理提升信任
隨著6月底核二一號機的停機,伴同已進入除役程序的核一,臺灣的非核家園之路,可說已完成一半。然而今夏對能源轉型的挑戰,除了實質的供電安全,還有8月底的核四公投。而根據民調,民眾在可確保供電穩定之下,對非核家園的支持度均可超過7成。因此如何在5月中兩次限電事件發生後,提升民眾的供電穩定的信心,經濟部與台電應採取下列三大步驟。
首先在是妥善的資訊揭露。日本與韓國電力公司均會在每年夏季尖峰前,公布「夏季尖峰供需展望」,說明如何因應此次用電尖峰。而加州也在去年歷經20年來首次的大停電後,跟大眾說明今明兩年的因應作為。然而台電始終缺乏此機制,僅仰賴零星的新聞稿,或是未來兩個月的備轉燈號預測,是不足以跟各方對話。
再者為全面提升需求管理的強度,針對夜尖峰的需求特性,調整需量競價費率與時間電價時段。根據台電評估,隨著太陽光電的增加,晚上6~8點的夜尖峰將是電力管理的最大考驗。故應搭配已完成佈建的百萬具住商用戶的智慧電表,設計相應的需量管理與時間電價方案,達到抑制夜尖峰的成效。
第三則是加速儲能系統的建置。過往台電大幅仰賴抽蓄水力作為儲能之用,但在百年大旱之下,抽蓄水力的發電能力亦受水情限制,故經濟部與台電更應加快儲能系統的佈建。除現有的藉由採購或輔助服務市場的方式以外,更應思考如何藉由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的設計,將再生能源業者設置大規模案場時同時設置儲能,並應加速與電動車業者合作,整合電池交換站可提供的儲能資源。此舉不僅短期內可大舉提升臺灣供電安全。中長期而言,臺灣邁向淨零轉型之時,再生能源占比一定要達到80%以上,因此加速儲能佈建,是最無悔也是最具前瞻性的基礎建設投資。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7064
#分手吧我們不核四
#核四公投17不同意
#核四公投案讓我們一起投下不同意票
♡
備用容量率 不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 二之二)
我們都知道半導體業用電、用水多,到底有多麼多?
我是到最近才知道:台積電2019年的用電量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這還只是台積電的情況。
聯電呢?其他半導體大廠呢?其他電子業大廠呢?整體工業用電呢?
我們這些工業用電,在「缺電」陰影裡扮演什麼角色?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狀況?
這是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能應對的嗎?
這是我第二篇文章要寫的重點。
-----貨車和貨櫃車激增,才是塞車的主因-----
繼續用高速公路的比喻。
高速公路上有大小不同的車子在跑。
住宅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小客車,全台灣大約有1,300萬戶。
工業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大貨車,全台灣大約2.5萬戶。
從1998到2017的二十年間,每年的住宅用電,也就是小客車流量,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從每年大約300多億度增加到每年440億度。
而工業用電,大貨車流量則增加了一倍,從大約640億度增加到1200億度以上。這個數字是全部住宅用電的三倍。
把大貨車再細分來看。
2017年工業用電的前五名,排第一的就是半導體所在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22.6%;其他四名加起來才17.5%。鋼鐵業只有7.1%;塑膠製品製造業只有3.3%等等。
半導體所在的產業用電不只佔比最高,增速也最快。1998年不到60億度,到2017年就達到346億度,增加了快6倍。
所以半導體所屬產業的用電,是大貨車裡的巨無霸,貨櫃車。
正因為這二十年裡高速公路上增加最多、最快,同時也佔位最大的,是大貨車和貨櫃車,他們才是造成塞車的最大風險。如果要管理用電需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他們。
就好像年節假期間的高速公路塞車,如果我們只強調疏導小客車,但是卻放任大量大貨車和貨櫃車上路,合理嗎?
但是,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說這是放任呢?他們是經濟成長的動力啊?又怎麼管理他們?
--------便宜到鄭崇華說不合理的電價--------
今年3月20日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同一報導中也提到:「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
而就在鄭崇華訪問刊出的6天後,經濟部宣布電費自2018年後連六次不調漲,還甚為得意地說台灣工業用電已成為全球第四低。
鄭崇華以身受其益的工業大戶身分,卻指出台灣政府水電價格便宜得不合理,這是很奇特的。但也因此可以想見這便宜到底是多便宜。
長期以來,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電,是名列世界上最便宜的前茅。但知不知道台灣的工業用電是比民生用電還便宜?工業用電不但比住宅用電便宜,平均漲幅也比住宅用電小?
我們看台灣上一次2018年調整電價的情況。
那次工業用電的平均漲幅在3.30%到 3.56%之間,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像台積電)則是3.41%,而細看台電的資料會發現,民生用電除了500度以下沒有調整之外,500度以上的調幅在3.96到4.14%之間。換句話說,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的電費漲幅,比一般家庭的漲幅還小。
我們的電價真是非常獨厚工業用戶,尤其超級大戶。
所以,當今年3月經濟部再宣布電費不調整,創下2018年下半年至今「連6凍」紀錄的同時,2019年我國住宅電價為全球第4低,工業電價為全球第4低。
換句話說,經過電價的連六凍之後,我國住宅民生用電電價相對升高,從全球第2低退為全球第4低,而我國工業電價相對更降低,從全球第7低進而更成為全球第4低。
在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的情況下,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真是在走逆世界的潮流。其主要原因顯然不是小客車用戶所導致,而是那些大貨車、貨櫃車。
台灣人民一直以為享受到很低的電價是惠民的福利,卻不知那是經濟部讓工商大老吃肉之後留下的湯。
上一篇文章提到台電對工業用電戶設計了24小時不同的分時電價,但25,000用戶中卻只推動了300戶試用。這一方面固然有台電的怠惰,另一方面也因而可以想像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工業用電本來就太便宜了,便宜到要不要接受分時電價都差別不大。
所以,鼓勵了這麼多大貨車、貨櫃車開上高速公路,電價又便宜到連尖峰時刻都沒有足以吸引他們的不同時段明顯價差,不塞車可能嗎?台電的時間管理性缺電會越來越嚴重,有什麼奇怪嗎?
但是,為什麼台電要持續以這麼便宜,便宜到連受益者都出面指出不合理的電價提供給工業用戶?
這幕荒謬劇是怎麼上演的?
這不能不說到台電的上司,經濟部。
--------主要服務工業大戶的經濟部和台電--------
經濟部主管國家產業政策,但台灣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接力賽,從加工出口開始,一路都是以製造業、工業為主,到培植出半導體產業。只是接力賽到半導體產業登場後,已經有三十多年沒看到下一棒了。
經濟部端不出新的產業牛肉,當然只能守成與守舊,只能傾全力服務過去到現在還一直在跑的產業明星。經濟部的政績,也就是出口成長率、經濟成長率等等,都要看這些工業用戶來達成,能不盡力討好他們嗎?
所以三十年來台灣沒有新的產業政策,也就不會有新的能源政策。有的,只是經濟部配合工業大老提供他們便宜用電的政策。而台電就是執行者。
本來,在包括半導體在內的許多產業在萌芽之初,國家有計劃地提供各種獎勵、補助、便宜的水電,讓他們茁壯。
並且,他們習以為常地對太多早已過了草創時期,早已茁壯成世界級的企業,仍然提供這些超級優惠。
這就是鄭崇華所說的「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的真相。
而許多工商大老,在享受電力的眾多好處之後,相對應的回報是很奇怪的。
以工業總會的領導成員來說,他們長期就是核電的堅定支持者,否定綠能的價值。2018年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發布向政府建言的白皮書,甚至能說出台灣不適合發展觀光,因為台灣太髒了。
經濟部和台電一味只知道增加電力供給,不把環保放在心上、過去還偏向核電的思維,當然都不免相當程度是因為主要仰視這些工業用電大戶的鼻息,受他們的影響,甚至綁架。
--------台積電的指標--------
那數十年來都如此了,為什麼現在就不行?
很簡單,國際對台灣半導體業需求加大、對岸台商回流、全球氣候劇變這三個因素的影響下,經濟部及其屬下的台電如果仍然維持長期以來的思維和習慣,這個全球工業用電第四便宜的脫疆野馬,不知道會墬入哪個深淵。
「開放台電」研究期間,我們訪問台電的電力中控室的一位專家。他不無得意地說,以他的經驗,每天早上他看看情況,自己用筆先畫出一天整天的用電曲線,不會有什麼差錯。
但是最近的連續停電,我們連續看到台電承認「用電高於預期」、「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而出問題。今天世界的情勢變化,不再是你能用過去經驗畫出曲線來預測的了,電力管理當然更是如此。
台電不做電力需求的管理,而只想以便宜的電力供給工業用;對工業用電的詳細分配,又一向不肯說明,說是事涉客戶營業機密。
所以,我們要如何面對台積電,是一個關鍵指標。
如本文開頭所言,根據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當年台積電全球用電量為143.27億度,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按照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估計,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要一年供應143.27億度的電,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據我問台電的人,需要2GW的機組,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而台積電原來是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到2019年才出現這麼大用電的需求,接下來到2023年,四年之內卻就要加倍,再需要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大家都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要繼續留在台灣,但是經濟部和台電應該要求台積電說明清楚其需電規劃。未來新增加這麼大的用電需求,到底有多少比例是要由台灣提供?台積電既然可以公布其全球用電量,顯然並不把這當作營業機密,因此對外說明其中屬於台灣的比例應該不是難題。
對於台積電,還應該𨤳清一件事情。
同樣在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裡可以看到:台積電全公司用電量只有7%是購買再生能源,但在海外據點是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第95頁)
世界頂級企業,都在推動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據點,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顯然是呼應這個趨勢。但是為什麼在台灣只這麼消極地購買7%的再生能源?那其他使用的能源都是如何構成?
「開放台電」的研究過程裡,我訪問當時董事長朱文成那天,他說有次張忠謀問過他是否能自建電廠。朱文成說只要台積電想,他一切都可以搞定。但是台積電最後還是沒有。
那台積電是為什麼放棄?
是因為政府法令不足?還是台電的配合無法令台積電放心?
不論如何,正因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實際的需電量又如此之大,應該清楚地解釋他們為什麼只選擇當一個消極的消費者。
這是應該不只向政府和台電說明,也該公開向社會大眾說明的。
台積電有足夠實力扮演重新型塑台灣能源發展方向的領頭羊。
有台積電當範例,我相信政府和台電對其他工業用電戶都會有新的要求基礎。
反之,台積電也可能帶頭把政府和台電引向無底深淵。
從這裡延續,可以看出藻礁和三接在考驗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藻礁和三接的核心議題--------
民進黨政府所提出的「三接」計劃,當然比國民黨時代好了不知多少,確實把對藻礁造成的傷害降低太多。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三接」和「反核四」是兩難,是應該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是,我認為這樣看的話,錯過兩個重點。
第一,這也落入了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
經濟部和台電還是應該先𨤳清近二十年增加最大用電量的工業用電的電價是否合理、這樣一路增加的用電量是否合理、如何滿足台積電三年內就要倍增的用電需求,如何滿足其他半導體業者要擴增的需求、如何滿足回流台商的用電需求,並且推動分時電價,掌握調節工業用電的需求方法。
他們自己連這一切都沒搞清楚之前,就說「三接」增加總共才 2.24 GW的發電機組可以解決能源轉型危機,太沒有根據。
檢視「三接」,光是看經濟部和台電說這比以前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版本改善了多少,沒有意義。
我們應該跳開台電一切先考慮「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跳開經濟部服務工業用電大戶的思維,在一個劇變的年代,檢視整體產業和電力版圖的供需規劃,再來看現在這個「三接」版本到底有什麼作用,再來判斷是否值得大家冒一些風險。
否則,光是增加2.24 GW的機組有什麼用?不要忘了,光台積電未來三年就需要2G發電機組。
二,這也落入了經濟部和台電定下的遊戲規則,一切在他們掌控之下而不自覺。
現在就要「三接」,是因為台電說不然接下來電力的「備用容量率」就要達不到法定的百分之十五標準。
把「備用容量率」定成百分之十五,並不是什麼真理,也沒有什麼科學根據。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台電在「增加電力供給」無限上位時代,還曾經定到百分之二十五。講得像是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就會缺電。後來這三十年來,「備用容量率」一路從百分之二十五降為百分之二十,再百分之十六,再百分之十五,也從來沒出現過結構性缺電。
所以,光只是主張「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是沒有根據的。
覺得「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其實主要是因為沒做需求管理。而不做需求管理,繼續任憑電價全球第四便宜的野馬暴走,不要說「備用容量率」百分之十五,只怕「備用容量率」百分之五十也應對不了頻頻出現「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用電高於預期」而導致的缺電危機。
我們只會一路快馬跳進無底洞。
--------
這兩篇文章,我已經把我從2016年「開放台電」以來,到現在看到的危機都寫出來了。
長短期問題如何應對,其實看了這兩篇文章的人,應該心裡都已經有數。
不過,明天我還是會再整理一些摘要和建議,提供給蔡英文總統,也提供給社會大眾一起參考。
備用容量率 不足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513大停電,事後台電檢討,說是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故障,導致興達電廠電力無法輸出而跳機。強調當天備用容量率有10%,絕非電力不足,是電網故障,非發電端問題。但能源學者分析,主要是看老天爺臉色的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無法穩定供電,加上近期缺水,雪上加霜,平常作為緊急備援的抽蓄水力發電,無法供應,凸顯台灣備援電力捉襟見肘的窘境。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609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備用容量率 不足 在 台電近年有一個新統計數字,叫做備轉容量率,係以每日最高 ... 的推薦與評價
備用容量率 與限電次數的真相:1991年到1996年分別為4.8%(14次)、6.7%(2次)、4.2%(4次)、4.8%(16次)、4.7%(3次)、5.6%(1次)。 高成炎為人師表,竟以造謠為業,豈不可恥?… ... <看更多>
備用容量率 不足 在 【3分鐘學能源】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備用容量 與備轉 容量 】今天會缺電嗎?教你看懂 備用容量 與備轉 容量 。擷取自台灣電力公司台南區營業處王花蘭副處長【數字看台電】演講內容。 ... <看更多>
備用容量率 不足 在 [心得] 星艦戰將:滅絕Early Access 版(圖多) - 看板Steam 的推薦與評價
玩了一段時間了,來個簡短的心得。
請注意這是個 early access 版遊戲的心得,
如果你是在一段時間以後才看到這篇文,內容可能跟現況不符。
這遊戲現在是在幹嘛?
這遊戲是跟據知名科幻創作 Starship Troopers 的 IP 製作的,
有很多內容是參照他的電影版。
16 名扮演機動步兵的玩家空降到布滿蟲族的星球,在特定地點啟動 ARC 掃描器。
一旦 ARC 掃描器被啟動,就會吸引大量蟲群來襲,玩家必須保護 ARC 掃描器,
掃描完成後成功撤退,或 ARC 掃描器被蟲族破壞,導致任務失敗後撤退。
現階段遊戲只有一張地圖,每次進入遊戲都是在同一張地圖上遊玩,
只不過玩家們通常只會在一部分區域活動而已,因此一開始玩時比較感覺不出來。
目前有兩種遊戲模式:AAS 和 ARC。
(AAS = Advance And Secure)
雖然其中一種遊戲模式被特別稱為 ARC,但兩種模式的最終目的,
都是要啟動一個名為 ARC 掃描器的設施,
保護它直到掃描結束,並在掃描完成後撤離。
(圖中的設施即是 ARC 掃描器)
兩種模式差別在於:
AAS 模式是階段性的,玩家們要突破一個個任務指定的區域,
直到最後的區域才是 ARC 掃描器的保衛戰。
(AAS 模式的開始畫面)
ARC 模式則是開放式的,大地圖上會隨機選定不同位置,
產生出任務或資源,玩家們可以自己選擇要怎麼去這些位置推進遊戲。
(ARC 模式的開始畫面)
AAS 模式在空降後,需要守住附近的一塊空地,之後會空投一個有大量補給的堡壘。
接著兩個區域,要各自進行的任務目標是隨機的,可能是:
1.啟動發電機或發訊器,遊戲會顯示綠色任務圖示,
完成後會有一些火箭筒可以給玩家拾取。
2.消滅蟲群巡邏隊,遊戲會顯示紅色任務圖示,一大波強力蟲群會出現,
玩家必須消滅任務圖示位置附近的 40 隻蟲。
3.建造採礦機並運送藍色礦石資源,遊戲會顯示藍色任務圖示,
玩家要生產一些藍色資源罐運回剛剛空投的堡壘。
在兩個隨機任務的區域之間,又會空投一個有大量補給的堡壘。
兩個區域的隨機任務完成後,就會推進到最後區域建造基地,一旦基地被建造完成,
ARC 掃描器就會被空投在附近,此時玩家們有兩分鐘時間建造其他防禦措施,
建造基地所需的資源是絕對充足的,跟先前區域有沒有採集資源沒有任何關係。
兩分鐘時間到後 ARC 掃描器就會啟動,引發大量蟲群來襲,
玩家要抵抗來襲的蟲群,守護 ARC 掃描器直到掃描完成,然後撤退。
AAS 模式因為是單純的線性任務,每個階段要做什麼都有明確標示,
即使是新手玩家也容易專注於當下該做的事,任務的成功率通常都很穩定。
ARC 模式則是需要靠玩家自己蒐集資源來建設基地防禦。
一開始的時候,玩家就需要直接推進到基地建設點建好基地,
而基地建好後也會隨即空投 ARC 掃描器。
不同的是,ARC 掃描器會需要裝入足夠的黃色氣體資源才會開始掃描,
而玩家建設基地防禦的資金,也需要玩家自己去蒐集藍色的礦石資源。
因此玩 ARC 模式時,務必要先蒐集足夠的藍色礦石資源,
將基地的防禦建設好後,再把黃色氣體資源裝入 ARC 掃描器。
如果先把 ARC 裝滿黃色氣體,就會開始掃描引發蟲群,
這時要是基地防禦還沒完成,防禦起來就很難受了。
對於新玩家來說,在不清楚遊戲機制的情況下進行 ARC 模式,
由於遊戲目前的導引設計,很容易促使他們先去運送黃色氣體,
導致 ARC 掃描器啟動過早,在基地防備不完善,
甚至其他戰友還在遠方進行任務時觸發最後的基地防守戰,
這是目前 ARC 模式常須面對的問題。
另外,ARC 模式中途還會彈出次要任務,
啟動發電機或發訊器、清除蟲族巡邏隊,
或撿拾現成的礦石/氣體資源。
如同 AAS 模式的子任務,
在 ARC 模式啟動發電機或發訊器,同樣會在地圖上提供一些火箭筒。
清除蟲族巡邏隊的任務則能降低蟲族活躍的程度,
(右上角類似 GTA 的通緝星數) 延後強力蟲群出現的時間。
這兩張圖分別是清除巡邏隊任務完成前和完成後,
可以發現右上角的蟲族活躍等級降低了。
玩家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進行次要任務,不過基本上能完成都是對局勢有好處的。
由於 ARC 模式較複雜,一場遊戲的時間往往比 AAS 模式還要長,
而且遊戲流程、局勢較受玩家之間的默契影響,
如果有太多玩家不知道要做什麼,團隊合作能力差的話,很可能導致任務失敗。
在進行 ARC 模式時,可以按下 Tab 鍵,地圖上除了會標示各個任務地點,
還會展示各個玩家目前的位置與各自鎖定的任務目標,
可以幫助自己判斷該去哪一個區域。
敵人—
目前出現的蟲族敵人只有五種:
Drone 工兵 常見小型的敵人,用進戰攻擊就可以輕易解決。
Warrior 戰士 常見的中型敵人,有一定強度,靠近玩家時能造成相當威脅。
Gunner 狙擊 能遠距離精準射擊的敵人,威脅性極強,最好優先解決。
Tiger 老虎菁英 有著虎斑外殼,身形與威力都很強大的敵人,
近距離攻擊能輕易殺死玩家,是攻擊玩家基地的主力。
Grenadier 電漿榴彈
大型的遠程砲擊敵人,被他的電漿砲波及很可能直接倒下,甚至當場死亡。
他的炮擊會攻擊基地防禦設施,但也可能會精確瞄準個別玩家。
其他類型的蟲族,電影第一部出現的大型火甲蟲有作為屍體在地圖上出現,
飛行蟲、腦蟲、寄生蟲與神蟲等則還沒出現,也不確定哪些之後會出現。
如果這五種蟲同時出現在前方,撇開任何一位正在直接攻擊你的情況,
玩家應該優先解決的順序是:
狙擊 > 老虎 = 榴彈 > 戰士 > 工兵
因為狙擊蟲能最快速直接對玩家們造成傷害,
因此最好比更強的老虎或榴彈蟲優先解決。
戰士蟲的攻擊則能對玩家造成相當傷害,
因此雖然是很普通的敵人,最好還是不要讓他們靠近。
相對的,工兵蟲不但攻擊力較弱,
也能很簡單的用玩家自己的進戰攻擊消滅。
職業—
目前遊戲中有三種職業,
由左至右分別是 Hunter (獵人)、Bastion (守衛)、Operator (工程師),
簡單來說,獵人是機動性強,活動範圍廣的士兵;
守衛是防禦力高,行動遲緩的士兵;
工程師則是技能豐富,有較多裝備選擇的士兵。
三種職業有各自的裝備升級路線,
玩家需要用該職業進行遊戲,
替該職業累積經驗值才能解鎖更高級的裝備。
獵人主動能力:噴射背包跳躍到高處
獵人被動能力:較高的移動速度
獵人是個靈活度很高的職業,因為他除了移動速度較快以外,
還能利用噴射背包跳到其他職業無法到達的區域。
由於遊戲的 AI 設計,只要是一般人走路無法到達的地點,
像是城牆上、屋頂上,蟲族基本上也到不了,
因此獵人可以飛到這些地點上面,完全避免被蟲族靠近的危險。
然而這不代表獵人在上面就是絕對安全的,因為狙擊蟲和榴彈蟲仍可以遠距離攻擊獵人,
而且在這些其他職業難以到達的地方倒下時,可能也沒有人能過來救援。
獵人的火箭背包擅長的是向上跳躍,而非往前跳躍,並不適合在空中長距離跳躍。
如果獵人想要到一棟建築的屋頂,
往往需要先跑到那棟建築物牆角旁,再使用噴射背包垂直往上跳躍,
所以獵人沒辦法直接在不同建築屋頂間直接跳來跳去,
而是需要選擇合適的路徑與起跳點,來安全到達下一個目標。
一個使用噴射背包的訣竅是,先用空白鍵進行普通跳躍,跳到空中時再啟動噴射背包,
這可以增加噴射背包跳躍的高度,到達一些直接噴射到不了的地方。
由於初期解鎖的武器與能力有限,一開始獵人仍比較適合跟著大部隊行動,
除非能撿到火箭筒,不然要對付強大類型的蟲族仍然是很吃力的。
獵人的潛力真正開始發揮是在十幾級後,當獵人解鎖狙擊槍、彈藥補充包,
有獨自造成較大傷害的能力後,就能較主動的獵殺高價值目標。
遊戲中一個常見的情況是,榴彈蟲會躲在視覺死角後面對著大部隊發動砲擊,
此時獵人如果可以依靠跳躍能力找出榴彈蟲並擊殺,就能解除炮擊的危機。
玩獵人時,可以盡量找尋高處移動,避開蟲群會冒出來的地面上,並盡量掩護隊友。
若裝備狙擊槍或火箭筒,可以主動獵殺老虎、榴彈蟲等高價值目標,解除他們的威脅。
由於獵人的移動速度最快,ARC 模式時可以快速前往亟需處理/支援的區域。
在撤離時,由於可以用噴射背包選擇較安全的路線,
獵人可以先在安全處掩護其他隊友撤出,
再利用城牆、屋頂等安全路線突圍。
守衛主動能力:在身邊架設一圈防禦牆
守衛被動能力:較高的生命值
守衛是個非常依賴隊友支援的職業,雖然他有很強大的防禦力,
但最好盡量跟著其他人行動。
守衛沒辦法解鎖狙擊槍,相對的,他的獨特武器是初期就能解鎖的班用機槍,
這把槍的火力很不錯,彈匣容量也大,但是後座力十分瘋狂,而且備用彈匣只有一個。
如果守衛選擇用機槍,為了抵銷後座力的問題,開槍時可以用滑鼠右鍵加強瞄準,
就能避免開兩槍準心就飛上天的情況,如果蹲下的話也能加強瞄準能力。
不過,要穩定住機槍,最佳的方式是使用守衛的特殊能力,
在展開防禦牆後,所有守衛使用的武器都會變得穩定又準確,
不論他使用的是特有的機槍還是其他步槍。
守衛的防禦牆可以有效的抵擋一般敵人攻擊,面對包圍上來的工兵和戰士蟲,
防禦牆內的守衛除了用槍以外,也能用進戰攻擊有效的消滅他們,
如果守衛忽然被狙擊蟲鎖定,也能依靠防禦牆抵抗遠程攻擊。
防禦牆的一個作用是"彈飛"敵人,展開防禦牆時,旁邊的蟲都會被逼退。
如果守衛忽然發現老虎蟲就在旁邊,可以靠發動防禦牆把老虎蟲彈開,
避免被他強大的進戰攻擊殺死。
防禦牆的另一個用法是用來拯救倒下的隊友。
當隊友被蟲群圍攻倒下時,在威脅還沒消除前,貿然上前施救的風險是很高的,
但如果守衛直接在倒下的隊友旁張開防禦牆,
通常就能形成一個暫時安全的空間,並趁機把隊友扶起來。
防禦牆是個很不錯的能力,且啟動後不限時間,但在使用時不能移動,
且一旦解除,就需要 30 秒的冷卻時間才能再次使用,
因此守衛仍需靠自己的經驗判斷適當的使用時機,
平時可能要靠瞄準來穩定槍身,把能力保留到關鍵時刻再使用。
另外說到守衛的彈藥問題。
守衛是三種職業裡面,唯一一位沒辦法選擇攜帶額外彈藥箱 (彈藥製造機) 的,
而且守衛的奔跑速度也最慢 (跑去補給較花時間),
而且守衛又是使用全自動武器定點火力壓制 (消耗彈藥速度較快),
這使得守衛在彈藥補給上壓力更大。
更糟糕的是,守衛的特殊武器班用機槍,雖然有著容量最高的 150 發彈匣,
但守衛也只能額外再攜帶一個彈匣,換言之班用機槍只能攜帶 300 發子彈,
只有其他自動武器的一半。
這代表選擇使用機槍的守衛,很容易陷入彈藥不足的窘境,
雖然後期有技能可以提升彈匣攜帶量與容量,
但那也只是勉強把機槍的子彈數拉到一班步槍的水準而已,
而且要裝備增加彈藥的技能,守衛就必須放棄裝備其他技能。
這就是為什麼守衛很依賴其他職業的資源,
通常有經驗的玩家看到守衛想要守在一個定點時,
往往會在他的防禦牆內設置一個彈藥箱,讓守衛能多次原地補充彈藥。
工程師主動能力:自動治療救援的無人機
工程師被動能力:搬運資源時可以背在背後
工程師是個能發揮多種作用的職業。首先,工程師是隊伍裡的主力治療師,
特殊能力無人機在啟動後,會主動治療自己或附近的隊友,
也會在自己或隊友倒下時自動救援,是場上最主要的治療與救援手段。
工程師一開始就能選擇攜帶治療針,除了能回復自己的生命值以外,
也能拿來治療其他玩家,如果用在倒地的戰友身上,則能讓對方瞬間回復。
由於治療針總共有 8 支,在補給充足的情況下,若工程師被蟲族包圍,
可以一邊給自己打針一邊逃離來扛過傷害,加上無人機的治療,
能讓原本不強的工程師成功撤離的機會大大增加。
工程師的被動能力是能將資源罐背在背後,
相對的,其他職業搬運資源罐時就必須用到雙手,
而沒辦法使用武器保護自己,並且還會受到移動速度上的懲罰。
工程師也可以考慮在背上背一罐資源,手上再拿一罐資源,一次搬運兩罐資源,
讓隊友來掩護自己,這樣依然能維持同樣的移動速度。
這點在 ARC 模式下至關重要,有時藍色礦石距離基地十分遙遠,
這時隊伍內有沒有足夠的工程師,就會對資源運送產生很大的影響。
雖然工程師聽起來不像是能發揮強力攻擊的職業,
但他是目前武器選擇最多的職業。
在初期即可解鎖狙擊槍,對高價值的目標造成較大的傷害,
除此之外,工程師是唯一能在後期解鎖榴彈發射器的職業,
和火箭炮一樣能造成區域傷害,
不過榴彈的彈道是鬆散的拋物線型,較難遠距離瞄準敵人。
此外,工程師後期也能解鎖加大彈匣容量的技能,
使得他在使用任何武器時,能輸出比獵人更高的火力。
工程師在建造基地上也有相當的優勢,
初期就能使用快速建造與修復的能力,能在 ARC 保衛戰時,
做出除了攻擊敵人以外的貢獻。
武器—
Morita MK1
基本步槍,所有職業初始裝備。
Morita MK1 Carbine
卡賓步槍,較基本步槍傷害弱一點,但射速較快,獵人初期解鎖,其他職業中後期。
TW 202-L Morita Hawkeye
狙擊槍,或著該說精準射手步槍,工程師初期解鎖,獵人中後期,守衛不能用。
普通難度大約打完 2 個彈匣可以消滅一隻電漿蟲。
Morita MK3 SAW
班用機槍,守衛初期解鎖,其他職業不能用。
彈匣容量大,且連續發射時對蟲群的壓制力絕佳,
但攜帶彈量極少,要注意補給問題。
C-32 Chi-Hong Grenade Launcher
榴彈發射器,工程師中後期解鎖,其他職業不能用。
能造成範圍傷害,適合近距離快速摧毀大量蟲群,
彈道是拋物線,沒辦法對付太遠的敵人。
M-56 Pilum Rocket Launcher
火箭炮,在地圖上完成發電機或發訊器保護任務後,
旁邊地面上的箱子會打開供玩家拾取,無須解鎖,但數量有限。
一旦拾起就會取代原本的武器,直到遊戲結束或角色死亡重生,
普通難度大約用 4 發火箭彈可以消滅一隻電漿蟲,是單發威力最強的武器。
彈道是直線,無論是近距離還是遠距離都能快速消滅一群敵人,
但是彈藥不多,如果沒有額外補給很快就會用光。
拾起火箭炮時,一個小技巧是切換到手槍再拾取,
因為火箭炮會取代你目前手上的武器,
若在拿著副武器時拾起火箭炮,就能同時持有步槍與火箭炮。
TW-102-s Peacemaker
基本手槍,所有職業初始裝備,子彈數較多但威力、距離皆較弱,
適合暫時逼退敵人,可以在撤退時作為掩護。
TW-109-e Emancipator
威力較強的手槍,所有職業初期就能解鎖,威力與準度較佳,
在沒有裝備精準武器時,可以靠它來解決狙擊蟲。
手榴彈的部分,遊戲是採用技能冷卻的機制,而非補充彈藥,
也就是說扔出手榴彈後,需要等待固定一段時間,才能繼續扔下一顆。
每個職業後期都能解鎖並裝備降低手榴彈冷卻時間的技能。
初期的普通手榴彈、子母手榴彈的效果都十分有限,
即使對著龐大的蟲群使用,也沒辦法造成多大傷害,
恐怕還不如用沒辦法直接造成傷害的震撼手榴彈或掃描手榴彈,
但這些手榴彈往往也需要累積一定等級才能使用。
高爆黏著手榴彈理論上是用來對付老虎、電漿蟲之類的單一大型目標用的,
但在實測後,它的威力約等於打完半個狙擊槍的彈匣而已,
造成的傷害並沒有太顯著,加上沒丟中目標的風險、手榴彈的冷卻時間,
使它無法獨自成為一個對付大型蟲的可靠武器。
後期能解鎖的化學手榴彈是最好用的手榴彈,
因為它在扔出後,會在爆炸點產生毒氣,
持續一段時間後才會散去,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蟲群都會受傷並降低移動速度,
投擲在關鍵地點時能累積相當的傷害。
另一個有類似效果的是燃燒手榴彈,會在爆炸點留下一片火焰,
但持續時間沒有化學手榴彈長。
玩家也能選擇攜帶設置於地上的爆炸物,
有會自動觸發的地雷、可以遙控引爆的炸藥包、倒數計時爆炸的核彈等,
不過這些爆炸物能造成的傷害也都頗有限,因此通常也不會作為主要攻擊的手段。
相對的,改攜帶彈藥箱或醫療箱,或是各類功能的信標可能更實用,
信標依照不同種類,可以產生麻痺蟲群的電網、
掃描附近蟲族並弱化他們的雷達、
以及恢復範圍內玩家生命值的治療器,
對於不能攜帶彈藥箱的守衛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依照遊戲的界面來看,之後還會推出更多的武器與裝備。
基地建設—
不論是 AAS 模式還是 ARC 模式,最後都要防守 ARC 掃描器,
因此建立相當程度的防禦措施,避免 ARC 掃描器被蟲族擊破是必要的。
按下 B 鍵就能拿出建造工具,滑鼠左鍵可以建造、右鍵可以拆除,
拿著建造工具按下 R 鍵則能選擇藍圖擺在可以建造的區域,
用滑鼠滾輪則能改變建築方向。
玩家可以在一系列的防禦設施裡面選擇不同的物品來建造,
不過每一種防禦設施都有建造的數量上限,
玩家並不能無限制的建造最有效果的防禦措施,
因此實務上來說,每次建造基地時,通常會把所有主要的防禦設施都蓋滿。
目前我並沒有可靠的數據,但根據經驗與其他玩家的說法來看,
堡壘 (Bunker) 的防禦強度是最高的,城門的強度據說比城牆更高,
而純粹的城牆,強度據說又比有斜坡可以爬上去的城牆高。
電網牆壁可以震懾所有接觸到的蟲,但本身的強度很低,
若擺在外側,防守時恐怕需要經常維修,
這個防禦設施的擺放點頗有爭議,通常人們會用他圍住 ARC 掃描器,放在基地最內部,
但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並不理想,讓它只有在蟲群突破到基地內部時才會發揮作用。
瞭望塔有時可以蓋在某些建築物旁邊,利用瞭望塔的梯子爬到建築物屋頂,
讓除了獵人以外的職業也能享受到屋頂的空間。
如果 ARC 偵測器被電網牆包圍,有些人也會在電網牆的位置建立一個瞭望塔,
並讓瞭望塔的梯子朝內,好讓意外掉到電網牆內的玩家能爬出來。
機槍塔會自動鎖定靠近的蟲射擊,
如果玩的是 ARC 模式,可以考慮先在基地建造機槍塔,
這樣能分散基地防守的壓力,讓更多人能投入資源採集或其他次要任務。
機槍塔與瞭望塔能和城牆、堡壘交疊。
補給箱只能放四個,而且不同於其他防禦設施,放了以後就無法拆除,
有時會被玩家錯置在很不恰當的外側位置。
解決方式是靠開槍/拿取彈藥把補給消耗光,就能到其他位置建造新的補給箱。
補給箱與矮牆都可以被建造在堡壘的上方,
讓經常守在堡壘上方防守的玩家更方便拿取補給,
並提供他們一片抵擋狙擊蟲的掩體。
不過補給箱需要調整角度與位置,抓到一個正確的點才能成功放置。
每個防禦設施的建造數量達到上限後就不能再建造,
但在 ARC 掃描器啟動,基地防守戰開始後,玩家仍然是能夠繼續使用建造工具的,
除了拿來維修損壞的設施以外,也能持續建造更多設備,
例如要是補給箱被玩家們消耗完,讓現有的補給箱數量未達上限時,
就可以再建造新的補給箱給玩家使用。
如果不想麻煩自己規劃基地建設,通常也能把這個工作留給其他戰友,
純粹幫助建造別人放置好的藍圖就好,
或是完全不管,只準備防衛基地,一般來說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ARC 模式需要玩家自己蒐集足夠的資源來建設防禦,
機槍塔、電網牆、堡壘這些較昂貴的設施,如果全部蓋到上限需要 38000 點資源,
而一個採礦機一輪能生產四罐藍色礦石資源,一罐能提供 2000 點資源,
保守估計玩家們至少要讓採礦機生產五輪,場上應該會有兩具採礦機,
因此分成兩個小隊搬運藍色礦石資源的話,總共要去三趟。
如果想練習建造模式,可以使用教學關卡嘗試看看。
由左至右分別是堡壘、電網牆、城門與牆壁,
堡壘上方有架補給箱與矮牆,電網牆與瞭望塔交疊,打開的城門前則有機槍塔。
經驗值與難度—
在任務結束後,成績顯示上會詳列出你在這場遊戲中獲得的經驗值,
只要你有全程參與遊戲,即使任務失敗或/且你沒有成功撤出,多少還是能得到經驗值。
Drone 工兵 1 XP
Warrior 戰士 1 XP
Gunner 狙擊 5 XP
Tiger 老虎菁英 50 XP
Grenadier 電漿榴彈 100 XP
完成 AAS 主任務 250 XP
完成 ARC 主任務 500 XP
自己成功撤退時每個撤退的夥伴 25 XP
救起倒下的戰友 30 XP
給其他戰友補充彈藥 20 XP
每個對戰死者敬禮的人 7 XP
工兵與戰士蟲每隻只會提供 1 點經驗值,而在最後撤離的階段也只會出現工兵與戰士,
因此不建議大家在撤離時限到達前,滯留在登陸船外擊殺蟲群,
不僅花時間得到的經驗值不划算,要是不小心錯過上飛船的機會,
就會被判定未成功撤出,損失相當大量的經驗值。
如果你想要快速累積經驗值,早日提升你的職業等級,
除了確保完成任務並順利撤出外,
最好的做法是盡量攻擊高價值目標如老虎或榴彈蟲。
你並不需要完全靠自己擊殺這些目標,
只要你有對他們造成相當傷害,
在最後結算時,就會讓你享有擊殺他們的經驗值,
這比拼命清除大量的工兵或戰士蟲還要更划算。
不過只對他們象徵性地開一兩槍是不夠的,
必須要製造一定程度的傷害才可以。
目前的遊戲難度分三種等級,
新兵難度確實簡單得多,生命值總量與被動回復,彈藥補給量、拯救隊友的速度都較高,
蟲族的生命值、攻擊力、速度,出現的蟲群種類強度都有降低;
而老兵難度的蟲族有更高的生命值與攻擊力,遭遇的蟲群種類也更強,
即使是隻普通的戰士蟲,往往都需要打光整個基本步槍的彈匣才能將其消滅。
要注意的是,較高難度只會改變玩家的遊戲體驗,不會提供更多經驗值。
遊戲系統問題—
明明成功撤離到登陸艇內了,飛機起飛時卻從裡面掉出來,
有時甚至會被判定死亡,沒有成功撤離。
某些光影/貼圖爆掉。
人物有可能會在某些地方被卡住,有時可以靠隊友把自己開槍打倒再救活脫離,
但有時只能靠自殺回基地重生。
撤退的飛機位置圖示沒顯示出來,導致自己只能看大部隊往哪個方向,跟著一起跑。
跟伺服器連結中斷導致退出遊戲,即使其他跟自己組隊玩的台灣玩家仍在正常遊戲。
進入遊戲後忽然發現裝備都被還原到初始狀態。
遊戲因不明原因停止運作並關閉。
要強調的是,除了撤離時從飛機掉出來,發生的概率稍微高一點以外,
上述情況基本上都很少遇到,總之就是並不至於影響我對遊戲的體驗。
其他狀況:
每次重開遊戲時,除了工程師以外,
其他職業的裝備都會被重設,需要自己再設定一遍。
誤觸"~"鍵打開指令模式,導致自己變成在輸入指令而沒辦法控制角色,
由於指令模式不明顯,一開始搞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
有些遊戲敘述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例如地圖在某些部位其實並不正確,
或是手榴彈的持續時間沒有敘述的那麼長。
圖中的角色面相正東方時,可以看到一座東西向的橋,
但打開地圖看到的橋樑卻是西北/東南向的。
作弊問題—
很不幸的是,目前已經有一些玩家開始作弊了,
即使這個遊戲完全是在讓玩家彼此合作,根本不需要玩家之間互相廝殺。
我自己有親眼見識過的是彈藥無限的作弊,拿著火箭筒不斷射擊,卻不需要補充彈藥。
就我目前看到的情報,有些人有遭遇更誇張的作弊:
飛天、隱形、不斷亂射就能累積上千的擊殺數量 (正常來說一局遊戲兩百以上就算高了),
也聽說有玩家複製遊戲中的道具,導致伺服器嚴重延遲,
甚至還有很惡劣的,一群講中文的玩家組團進入一場遊戲,
並共同擊殺其他進入遊戲的玩家,讓正常玩家根本沒辦法進行遊戲。
如果遇到了這種情況,就按下 Z 鍵,檢舉有問題的玩家吧,
雖然目前並不清楚這樣有多少作用。
除了檢舉問題玩家外,Z 鍵的玩家清單也能將特定玩家消音,
避免個別玩家長期用麥克風製造噪音的情況。
圖片只是示意,並不是說圖中的玩家是作弊者。
結尾—
目前我和幾位鄉民經常一起玩,
如果有興趣,可以加入我們的 Discord 群組和我們一起組隊。
https://discord.gg/vN6GcAAsqU
不但在溝通狀態較好的情況下,更能有效的互相支援,
在進行 ARC 這種需要明確分工的遊戲模式時,
也能組成可靠的隊伍去完成目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93.16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eam/M.1685532403.A.F96.html
※ BITMajo:轉錄至看板 C_Chat 05/31 19:27
... <看更多>